Le Consulat最近在日內瓦,Sunny認識了幾個女朋友,非常懂得生活情趣的她們,總會安排各種活動,幾次有幸獲邀的我,也得以跟著她們到處玩耍。先是睽違十年後,再次體驗滑雪滋味,接著則是一同參加了葡萄酒試飲的課程。

說起葡萄酒這事也真有趣。其實我酒量一向很差,長年來父母的教養也並不鼓勵飲酒,好像多半台灣父母都是這樣的喔。是在搬到溫哥華之後,我才開始喝一點酒,但很長一段時間我只喝甜味的酒,例如cooler、梅酒之類,連啤酒都不沾的,更遑論葡萄酒了。

Interior 2對酸味特敏感的我,年輕時總覺得葡萄酒又酸又澀,真搞不懂有什麼好喝!

直到搬到維也納為止。忘記是怎麼開始的,但從起司配點酒體會彼此作用之下,相互帶出的香氣,到海鮮引出的白酒微甜,與大啖牛排時,由紅酒帶出豐富的滋味,我漸漸習慣餐間有一杯葡萄酒的存在。因此我總是愛說,維也納兩年真是改變我許多,過去不做飯的,現在是個廚娘,過去討厭喝的氣泡水,現在無他不歡,過去淺嚐一口就皺眉頭的葡萄酒,現在幾乎是家中基本配備。

儘管愛喝,但其實我根本不懂葡萄酒,不知道葡萄的種類,也不懂種植的區域環境差別,只懂得喝,喝完除了喜歡、不喜歡之外,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對於懂得品嚐葡萄酒的人,想來這根本是對酒神不敬的行為吧!久而久之,我也開始對於自己這樣一點頭緒也沒有地盲目瞎喝感到有點懊惱。

因此當朋友提到有這麼個試飲的課程時,我二話不說馬上加入!(這種試飲會,所使用的法文是dégustation,英文也把這個字借過來,意思是細細品嚐,雖然英文裡說到試酒會,常用的說法還是wine tasting。但我個人非常喜愛這個法文字,是從眼、鼻、口、心去感受。)

我們所參加的這個試飲會課程,在一家名為Café le Consulat的小館子舉辦。說到這,就不得不說一下日內瓦讓我稍微有點錯愕的地方喔。這裡很多小館子都會以Café命名,有的時候真的是咖啡館,但經常是小餐館,有時甚至是酒吧。這些餐館或酒吧也會兼賣咖啡,但並不是我們正規印象中的咖啡廳,也並不以咖啡為主要賣點。也有壓根不賣咖啡的喔!所以剛到日內瓦時,我曾經在網路上看到幾家名為Café,評價頗好的店,想去一探,但一到門口才發現人家根本是酒吧,而錯愕不已。

Interior

這家Café le Consulat是有賣咖啡的,而且還有咖啡小點套裝優惠,不過它主要是間小餐館,賣tapas。

飲會當天下著大雨,我擔心遲到了,因此早早出門,成了第一個到場的學員,因而有機會和教課的老師閒聊了一下,才從中得知,原來這家小餐館的老闆,是來自於一個叫做巴斯克(Basque)的地區,因此餐館裡的裝潢也充滿巴斯克風味。

Les Vins

當時我不懂,事後回家查了才知道,巴斯克是位於法國西南端,庇里牛斯山西邊臨接大西洋的區塊,橫跨西班牙北部與法國西南部。當地有特有的語言與人種,但隨著國界劃分,分別被納入法國和西班牙境內。迄今當地許多人已經不會說巴斯克語了,不過有些風俗民情還是保留了下來。

這間小館子所提供的菜色也就以巴斯克地區的料理為主,可惜當晚我沒能留下來品嚐一下食物口味如何。

餐館內的裝潢也充滿巴斯克地區風味,左圖授課老師背後牆上,紅底綠白米字旗便是巴斯克地區的區旗。而巴斯克以英式橄欖球和迴旋球聞名,當地人特別喜愛這兩種運動,所以牆上也有很多相關的圖片與物品,非常有趣。

授課的老師來自南法,祖父曾是釀酒人,父母也熱愛葡萄酒,算是家學淵源下來,讓他一直受到葡萄酒的薰陶,現在是葡萄酒專業買家,同時提供品酒課程。因為他對葡萄酒深具熱情,又生長於隨時有葡萄酒唾手可得的環境,他的葡萄酒知識豐富,卻以相當輕鬆的方式呈現葡萄酒的面相,而不讓人帶有「葡萄酒好高貴,是只屬於特定族群」的恐懼感。

le Professeur

當晚我們一共試了六種紅酒,前五項分別是一瓶波爾多(Bordeaux)、一瓶黑皮諾(Pinot Noir)、一瓶西拉(Syrah)和兩瓶西拉變種。最後嘗試的,則是氣泡甜紅酒。

這當中我最喜歡的是波爾多。

the Setting

老師從一開始就開張明義地表明,品酒沒有對與錯,只有直觀的感受。就像在這次所品嚐的酒中,我喜歡波爾多,但同行的朋友裡就有人比較喜歡黑皮諾。因此老師在說明的時候,主要想傳達的是,從這些品酒的過程中如何找出酒的訊息,而不在於「告訴」我們「哪一瓶才是比較好的酒」,或者「有怎樣特色的酒才更好」。

品酒自然是從「觀」這個視覺感受起始,葡萄酒怎麼「觀」呢?依照老師的說法,最好的方式是以白底為襯,斜擎酒杯,在白底的襯托下,觀察紅酒在最邊緣一圈所呈現的色澤。

觀察顏色做什麼呢?其實酒色所傳達出來的,是「酒的年齡」。越清澄的酒越年輕,色越深越濁的則較熟齡。當然不同品種的葡萄,製作出來的酒,本來顏色就不同。例如這次所品嚐的波爾多,顏色就比黑皮諾深得多,所以較熟齡的波爾多,邊緣的色澤會呈現淡咖啡色,而黑皮諾則比較像橘色。

有時看人喝酒前搖晃酒杯,然後對著光看,這又是在看什麼呢?這所觀察的,是酒流入杯子的模樣,被搖晃起的酒,滑入杯中的部分,法文稱「酒腿」,英文稱「酒的淚痕」,我比較偏好淚痕這說法,挺有詩意。總之,觀察酒痕可以看出酒的年份和酒精濃度。越熟齡、酒精含量越高的酒,酒痕越多,流動越慢。

Bordeaux

接下來,晃過酒杯之後,當然就是聞聞酒的氣味了!總之,把鼻子埋進去杯子裡就對了!

上這次的課程,我才知道,葡萄酒製作過程中,並不是只有含皮葡萄下去釀製,而是連枝一起的唷!因此葡萄酒中會飽含各種枝葉、土壤的氣息,當然釀製過程中,裝桶的方式也會影響氣味。

很遺憾地,我並不是好鼻師,對氣味敏感度不夠高,雖然從可以分辨出每種酒氣味不同,但卻很難真的聞出酒中的秘密,什麼花香、果香、木香,我的體悟力很差。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wines

不過呢,說說這個木頭味的部份。這次所選喝的波爾多酒,因為釀製過程中,有經過橡木桶裝,因此酒氣裡,

洋溢著一種大地的味道,像走在曠野山林的氣息。葡萄酒分別在發酵及熟成過程,有可能接觸到橡木,但不是所有葡萄酒都會以橡木桶盛裝。有的酒從標籤上可看出是否經過橡木桶盛裝,有的則完全不會表明,但標籤基本上隨製造地,有可能是法文,有可能是義大利文,還得看得懂才行!

這次試飲的酒中,氣味最特殊的大概是西拉這個品種,帶有香料的氣息,我還挺喜歡的。純種的西拉,喝起來很順,但味道中總缺少某種深度、某種特殊感。因此演變出變種的西拉,來增加酒的風味。

我們品嚐了兩種變種西拉,當中我相當喜歡Terres Falmet酒庄出品的St Chinian Ivresse des Cîmes這一款。這一瓶和一起嘗試的Cornélie堡波多爾酒,我都想到酒店找找,買回家和麻煩先生一起飲用呢!

Les Vins 2

這於飲酒這部份呢。依照老師的說法,飲酒時嘴唇要保持微張的狀態,也就是不要緊抿著酒杯,而讓空氣順著酒一起流入,讓空氣與酒在唇齒間作用,引動酒的氣味。有些酒酸味比較重,例如黑皮諾,我們所試喝的這瓶黑皮諾,對我而言甚且微帶苦味。某些酒確實具有這種特性,但如果一入口的瞬間,馬上覺得苦,那表示酒質不佳唷!此類酸性高的酒,是吃肥肉、脂肪多的菜餚的好搭檔,而丹寧較重的酒呢,則會在唇齒間留下好似有殘質的感覺,因此特別適合搭配厚重的紅肉。

透過這次的試飲課程,我感覺自己稍微貼近了紅酒一些,也稍微品味出酒與食之間的搭檔。葡萄酒原來也是可以頗平易近人的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nny Kuo 的頭像
    Sunny Kuo

    永遠的異鄉人--The Eternal Outsider

    Sunny K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