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曾經有一部日劇「三十拉警報」講的是即將步入或剛步入三十大關單身女性,對未來、對愛情的惶恐與不安。
看這部日劇時,我還不到25歳,感受不出那種情緒。

最近,好朋友去參加了未婚聯誼活動。
回來之後,她帶著憤怒與受傷。
她說參加活動的女生,多半是25歳上下的女生,而參加活動的男生,不論年紀,一律都追著年輕小女生後頭跑。
即使是就坐在她的身邊,也沒有要與她搭話的興致。



這讓我想起,我的某個男性友人,曾經半認真半開玩笑地交代我千萬不能跟麻煩先生分手,否則的話,我會很難嫁掉。
有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因為(根據他的說法)過了三十歲的女生,難找對象。
就算有人追,恐怕我也看不上眼。
儘管他沒有明白說,但我私心裡猜測,他想表達的或許是「過了三十歲的女生,會遇到的追求者,恐怕條件也不比年輕女生所能選擇的對象那樣好。」

當然,以個人的觀點來看,我一點也不想認同這樣的看法。
我經常覺得,當下的自己,比幾年前的自己來得好,因為現在的我比過去的我更懂得掌握愛情裡的空間與相處,也比過去的自己更懂得去欣賞自己與善待自己。
但這樣的優點(算是吧!?),是一個男性所在乎的嗎?是影響一個男生是否受一個女生吸引的關鍵嗎?
或者,換個角度去看,這樣的優點,是一個男生,可以在短短的幾小時甚至幾天的聯誼活動中發覺得嗎?

我並不是否定人被美的事物吸引的天性,也不是要大張旗鼓批評重視外貌的人膚淺,更不是要歌誦愛情婚姻的重要性。
我只是忍不住懷疑,是否過了三十歲的女性,在男性眼光中,就已經是不具市場性的個體?
套句蔡依林的歌詞,就是「不如下檔電影值得注意」?
所以年齡變成重要的指標?

我偶爾也會想,現在的自己和25歳的自己,究竟有多大的差別。
翻開過去的照片,當然顯而易見地是,我變老了一些,皺紋多了一點,臉皮垂了一點,疲態顯露了一點。
但同時,我也覺得自己在思想上,也和當時的自己似乎不同了。
要說是怎樣的不一樣,是說不出個具體的例證,但有時候,我會覺得現在的自己比從前的自己要嚴肅了一些,正經了一些,深沉了一些。
究竟是這種青春不在的面容,而使男人感到不具魅力,還是過分認真的態度呢?

 

好友說,她覺得現在的自己,因為已經經歷了這些年的洗鍊,反而更能夠以一種悠然的態度在裝扮自己。
但在這同時,我也不禁想起,在日劇「戀愛的力量」中,女主角曾經說過,三十幾歳的女人和二十幾歲的女生相比,缺乏一種「緊張感」,一切都太過於鬆懈,也就無法讓男性感受到吸引力。
(東京愛情故事裡,完治念念不忘初戀情人里美在中學時不敢吐出櫻桃核的嬌羞模樣。)

 

我會忍不住臆測,這是一種「幼齒文化」發揮到極致的結果。
因為在許多亞洲國家,都具有越年輕越好的迷思,女性到了一定的年紀後,彷彿已是過了賞味期限的食品。
於是沒有人(或者僅有少數人)懂得去欣賞,一個跨過30歳界限的女性,以符合自己年齡的裝扮,優遊自在的身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nny Kuo 的頭像
    Sunny Kuo

    永遠的異鄉人--The Eternal Outsider

    Sunny K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