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糊塗〉
之前提到這次去倫敦,仗恃著有朋友可以依靠,自己也沒做多少功課,就急匆匆地跑去倫敦玩。說來當然是我自己的問題,拎著一卡小皮箱,扛著相機,跑到倫敦之後,才開始研究地圖和行程。
從Heathrow機場地底準備搭乘機場快捷前往Paddington車站,我快手買了快捷(Heathrow Express)車票,一在月台站定後,便專心研究起地圖,耳邊響起英國腔的英文廣播,但隨著在維也納居住時間日長,太過於習慣廣播只有德文,而我通常都聽不懂,所以我也『非常自然』地關上耳朵,心想「反正不知道在說啥」。(但人家明明是在說英文啊!!!哭喊)廣播語音漸落之時,一輛列車隨之駛入月台,我抬頭一看,寫著「Paddington」,立時覺得這就是自己該搭的車,一把抓起行李便上了車。
一路搭著車搖搖晃晃,車掌過來查票時,瞄了一眼我的票,戲謔地說了一句「Express」,當時我還沒想太多,只狐疑為啥要特別強調,沒想到沿途停靠車站好多,眼看著就要超過網路上所說的機場快捷十五分鐘到倫敦這回事,一轉念,才發現自己搭到了慢車Heathrow Connect啦!嗚~~票價差了將近十磅耶!!!(搥心肝)(給要去倫敦的人的小筆記:Heathrow機場往返倫敦大眾交通相關資訊請看這裡)不過總之最後都會抵達Paddington車站,我默默自我安慰「只差十磅,還好啦~」
從Paddington車站,搭上計程車,前往民宿地點,怎料分明已經到了民宿住址一帶,我卻怎麼都找不到相關的地址,我看著手上的小筆記本寫著「94號」,但弔詭地是,計程車司機街頭繞到街尾,雙數門牌號碼卻在90號就斷頭,接著再出現,已經是一百多號了。應該算是很好心的司機,繞了兩圈之後,對我說「你下去找找吧,這麼繞下去車資太貴,就在這一帶了。」於是我拖著行李,一路晃來晃去,眼看著天空變得益發陰沈,隨時就要下起雨來,我的衣服又過於單薄,當下只覺得「好慘呀!」最糟糕的是,不管怎麼問路人,都找不到94號!!!用手機撥打了好幾次民宿主人家的電話,卻每次都直接跳進語音信箱,而在這樣的時刻,我從維也納帶到倫敦的易付卡,也非常戲劇化地沒錢了,連一通電話都再也撥不出去!就在我覺得自己真的是慘到最高點,此行堪稱我最狼狽的旅程時,在街口轉角看見了一個公共電話亭(不是右圖這一個,照片裡的電話亭是在倫敦市中心拍的),說真的,這大概是手機開始氾濫之後,我第一次對於公共電話亭的存在,感到如此高的敬意與感謝。我從公共電話,再次試播了民宿主人的電話,依然跳入語音信箱;最後我只好向好朋友一滴牙求救,原打算請她代替我聯繫民宿主人,看能否請他們來找我,沒想到就在我跟她哭訴(好啦~沒有哭啦!)我的悲慘遭遇時,她說了一句晴天霹靂的話「是95號,不是94號啊!」「是95號,不是94號啊」「是95號,不是94號啊」是的,這句話在我心裡無限擴張放大....為什麼我會手殘把地址抄成94號呢?!這一切仍是個謎!!!!不過我總算因此平安找到民宿所在,而且我其實在人家門口經過好幾次,只是完全沒有想到自己抄錯地址這件事...
〈高跟鞋不宜的倫敦〉
身為一個不愛美的女性,加上天生拇指外反的問題,我一般旅行時,首先考慮的一定是鞋要夠舒適,讓我能走長遠的路,所以很少會帶著高跟鞋去旅行。這一次到倫敦,因為一滴牙事先預定了吃英式下午茶的地點,而且特別交代我這是有dress code的餐廳,想當然耳,不是能讓我穿著牛仔褲、布鞋劈哩啪啦進去逛大街的地方,帶上一件小洋裝,卻因為顏色不搭調,而不得不捨棄原本想穿的平底鞋,又為了簡省行李箱空間(我只帶了個小登機箱,又得裝上電腦),只好套上帶跟的長靴出發。
即使是高跟鞋,通常靴子對我來說較沒有負擔,也比較不容易感到不舒適,但我當真沒想連著走上幾天,自己還是全然無法承受這樣細跟尖頭鞋的壓力。
就像所有歐洲城市一樣,倫敦到處都是石板路,不消說路面不平整可是石板路的特色,也因此是對高跟鞋非常不友善的環境呀!平常自詡很能走的我,在倫敦漸漸走成了個半殘。從第二天開始,走個一兩個小時,就開始覺得腳痛得不得了,非得坐一下休息一會兒,而且這頻率越來越高,讓我真覺得自己是來倫敦自虐的!到了第四天,我再也無法忍受這樣的「足刑」,一早便跑到市中心便宜的成衣店「Primark」買了一雙便宜的平底鞋來穿。
我一直在想到底應該怎麼為Primark定位,但卻一直很難想到可以相提並論的品牌,Primark並不是批發商,而是自營品牌,賣的東西都是以當季流行為主,品質不高,價格低廉,每間店都大得不得了,什麼款式的衣服都有。說起來走向讓我想到美國的Forever 21,也有點像H&M,但價格比起這兩者,卻又更便宜,想來想去,覺得跟台灣的成衣店好相似。
不過多虧有了Primark,讓我用低廉的15英鎊買一雙平底鞋,雖然品質不怎麼樣,有種好像走一走鞋底可能會掉下來的感覺,但並沒有發生這樣的慘事,雖然穿沒多久鞋尖就開始脫皮,它還是安然地陪我完成最後幾天的倫敦之旅,也讓我總算擺脫腳痛+邊走邊拐到腳的悲情。
〈語言的力量〉
前面提過,在維也納時,我總是習慣性地不理會廣播,因為語言的隔閡,總是讓我在生活上無時無刻不充分地感覺到自己是「外人」的事實。
第一晚在倫敦和一滴牙小姐碰面之後,兩個人為了找到她想吃的餐廳,用了手機的GPS功能,卻還是走岔了路。在路邊向一個騎自行車經過的男子問路,本以為他會口頭向我們說明路線,沒想到他竟然停下車,說「很遠唷,跟著我來吧」,扛起自行車,爬上一旁的階梯,走了一小段,到某個橋上之後,才指著遠方的紅綠燈,說「不是第一個,也不是第二個,而是第三個紅綠燈左轉,就可以到了唷!」然後瀟灑地騎車離開。不知怎地,這樣的親切,讓我想起村上春樹在「雨天●炎天」裡提過的土耳其人的友善。雖然同樣都是跳過口頭說明,直接領路,但不如村上先生說的「偶爾會覺得有點傷腦筋」,我倒是非常真切地感謝起這樣的親切哪。
來到倫敦之後,不知道倫敦人是否真的就是這樣特別親切,但總之走到哪裡,需要問路時,總是會遇到非常親切的人願意幫忙。現在想想,這或許就是語言的力量吧。能夠用對方的母語和對方溝通,不論如何總是比較能讓對方鬆懈精神,友善以待。維也納人或許也都很想對我親切,不過一旦得要跨過語言的界線,用外文(英文)來和我交談時,對他們來說,應該也是很大的鴻溝。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