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因為最近接了太多類似的工作,或者是因為前一陣子剛好在網路上看了許多類似的討論,以至於讓我有這樣深刻的感受。

申請學校的程序是留學前的前哨站!

這是我在接了一些讀書計畫翻譯工作,以及參與一些討論之後最大的感想。

在留學前,的確有許多的準備工作。要考留學考試,要填申請書,要寫讀書計畫,要準備推薦信,要處理財力證明。各種各樣的事情要煩惱。我相信這是所有想要出國念書的人都得要面臨的狀況。但是讓我疑惑的是,是否因為許多資訊的取得越來越容易,也就讓人越來越懶惰?

經常在網路上要是看到人家丟一個有關出國留學的大哉問時,我心裡都會感到有一點點不悅。

「GPA是什麼?」

「GPA不夠怎麼辦?」

「GPA要怎麼算?」

「我應該要考GRE還是GMAT?」

「GRE(or GMAT)的分數真的很重要嗎?」

諸如此類的問題,會讓我懷疑提問的人「真的」想出國念書嗎?出國念書前的準備工作不管再怎麼繁瑣,事實上都有許多地方可以找到資源。懶惰一點的人去找代辦中心,勤勞一點的人可以從圖書館以及許多網路上前人留下來的資料中,找到許多可用的資訊。這些大哉問的問題,事實上,不要說去「台大椰林風情BBS站」作什麼了不起的搜尋,或者是去圖書館找什麼書面資料,其實只要去代辦中心做一次免費諮詢就可以得到解答。我不了解的是,其實這只是前置工作中最簡單的一環,倘若連這一塊都懶得去努力,光想要丟一個大哉問到網路上,就讓別人給你解答,是否也太懶惰了一點?

在留學的過程中,都會經歷找資料寫報告的經驗。申請學校的繁瑣程序,往往還不及這些為寫報告而找資料的一半麻煩。針對自己想申請的領域以及學校做一些小小的研究,我個人認為是必要的程序,而不應該只想仰賴他人的協助。從這些申請程序裡,慢慢建立出自己找資料以及分析資料的方式,也同時是在為自己入學前作的一項準備。否則入學之後,難道還真能什麼都仰賴他人給予解答嗎?不管是念大學還是念研究所,我以為建立個人思維與邏輯推演,是整個高等教育過程中最重要的部分,而不是在於今天學校教了什麼東西,因為很多時候學術上的觀點跟實務上的應用是會有差異性的,但思考能力與觀點分析,卻是會恆久長存的。倘若花了這麼多錢,跑到這麼遙遠的國度去學習,卻沒能建立最基本的找資料工夫,總是有一種白費氣力的味道。

在作這些翻譯的同時,也讓我發現,多數的台灣學子其實不太能夠掌握美國人(大多數人還是想往美國深造)的思維方式(當然就這一點而言,我自己也有這個問題)。我覺得這是難以避免的情況,畢竟對於一個才正要從學校畢業的孩子來說,所理解的美國大概是好萊塢所呈現的美國。但是既然有所謂代辦中心的協助,事實上,代辦中心的目的不就是要幫助想申請學校的學生呈現出「適合交給美國的學校」的文件嗎?但當我看到有讀書計畫寫著「畢業之後,我希望回台灣貢獻自己的力量,創造人類美好將來」之類的八股文句時,即使我前面也說了,我自己也未能掌握美國人的思維方式,但我確知這種八股文不要說是美國,即使在台灣都應該已經是被棄絕的東西了,怎麼竟然會出現在讀書計畫裡呢?我以為在我的年代過去了之後,就沒有人會再寫出「拯救水深火熱的大陸同胞,為民族奉獻犧牲,為國家赴湯蹈火。」的話了呢。

我前面說了,無法理解美國人的思考模式是正常的,難以避免的,畢竟我們都不是美國人。因此,對於出現這樣的八股文,真正讓我驚訝的是「那代辦中心到底在幹嘛?」難道只是負責「翻譯」文件而已嗎?那是不是乾脆大家都只要找翻譯社就算了?

然後在這許多讀書計畫裡,我不斷看到眾人強調「我要培養國際觀,所以我要出國」的說法,但是這忍不住讓我想「國際觀是用出國去培養的嗎?」事實上,到另一個國家去不一定會讓你建立國際觀,倒不如多去讀讀時代雜誌、新聞周刊或者經濟學人等雜誌。需要理解的是,學校不會教你什麼是國際觀,到國外念書和外國人接觸,也不會給你國際觀,所給予的只是一個「另一個國家的人的生活方式與觀點」而已。對於國際情勢的理解,應該是從多元的接觸所取得,包括對於時事的關注以及對歷史的研討,而這些即使不出國也能取得。

這些讀書計畫往往還不只有內容上的問題,甚至連格式上都不符合大多數學校對讀書計畫的要求。一般而言,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學校的申請網站或文件,都可以知道讀書計畫最好依照特定格式,而且內容長度最好掌握在A4紙兩頁左右的長度。但在我所做的案子中,有超過五頁的,有只有一頁左右長度的。超過五頁的,反反覆覆一直在講一樣的東西;而約一頁左右長度的卻好像自己都不確定自己為什麼要申請學校一樣,隨意呼巄過去。我以為既然已有代辦中心的協助,就不應該出現這樣的現象,否則諮詢是諮詢好玩的嗎?有許多讀書計畫的內容,甚至出現前言不對後語,甚至自己擺了一個好了不起的問句,卻沒有提出任何概念與立論。莫非是等著審查人員回答問題嗎?

此外,連簡歷都完全不符合美國人的格式期望。每次看到一堆表格table的簡歷,我都得壓抑著強大想幫對方改格式的慾望,忠實地翻譯這些文件。(我是翻譯,不是consultant!)我不知道是這些學子真的如此依賴代辦中心給的資訊,而完全沒有去找任何的其他資料,還是怎麼樣。但是簡歷的格式是絕對不應該使用表格table的!只要稍微在網路上找一下「resume samples」,就可以找到許多國外的簡歷樣本,沒有一份是表格式的!我曾經把朋友的簡歷(也是表格式的)轉給麻煩先生看過,他的第一句話就是"wrong format"。

另一個重點也在於,不管是簡歷上或者申請表上會出現的資訊,就不要在讀書計畫上一再覆述,否則只讓審查文件的人員覺得自己花了這麼多時間看這麼多文件,卻只看到不斷重複的東西而已。

我認為不論是要自己申請學校,還是仰賴代辦中心的協助,想留學申請學校的人,都還是應該多方找尋資料,而不是一昧依靠單一資源。代辦中心的確可以讓人省事很多,但文件內容等的quality,仍應該由申請人自己把關,畢竟這攸關的是申請人是否能入學,對於代辦中心的顧問來說,沒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nny K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